用之美—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款的紫砂壶(李茂林)

用之美—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款的紫砂壶(李茂林) 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是明代后期的制壶宗师,在他之前的制壶人,把壶坯置入缸窑中直接烧造,在烧制过程中时常沾有窑中飘落的柴灰釉滴,使的紫砂

用之美—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款的紫砂壶(李茂林)

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是明代后期的制壶宗师,在他之前的制壶人,把壶坯置入缸窑中直接烧造,在烧制过程中时常沾有窑中飘落的柴灰釉滴,使的紫砂壶上时有洒釉的问题。然而李茂林创新把壶坯放入匣钵中密闭入窑烧制,这就解决了壶上掉釉挂泪的问题,提高了紫砂壶的成品率与纯粹无釉品质,也因此李茂林被后人尊为与明代万历其它大师时大彬及供春齐名的紫砂制壶宗师。

《用之美》专栏团队整理老藏家之紫砂壶藏品时,发现有一件李茂林款的紫砂茶壶,当然,这只茶壶是明代紫砂鼻祖宗师李茂林真品的机会不大,我们藉此与朋友分享紫砂工艺史名家的故事,以及后代匠人向前代大师致敬所精心制作的佳作。

01 紫砂葵花六瓣壶,李茂林款

这是《用之美》专栏团队整理老藏家之紫砂壶藏品陆续推出的另一件名家款識壶,今天与朋友们分享的是一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宗师李茂林款的紫砂壶。李茂林首创匣钵套装壶入窑,烧成后壶色光润,无裸胎露烧所产生的瑕疵。这一烧制方法沿传至今。

此六瓣葵花型矮壶以洒细黄颗粒之棕色紫砂胎成型,壶身宽大低矮,壶嘴与把手舒坦大气,与现藏于香港茶具博物馆之菊花八瓣壶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图所示)。壶底楷书阴刻“泰昌元年 李茂林製“,字体端庄大气,泰昌是明末天启之前即位仅30天的明光宗,此壶的记年是1620年。

此葵花形紫砂壶设计创新、风格隽永、做工精湛,用料讲究,成型工艺复杂。落款为1620年李茂林制,依此壶之风格与壶胎老化现象判断,应该不是一件明代的老紫砂壶,虽未曾经过专家鉴定其制作时代,此造型特殊,作工精致的紫砂壶应不晚于民国初年,是后代紫砂工匠向大师致敬之佳作。此壶是1970年代前藏家购于香港或是东京的中国国货公司。

此葵花六瓣紫砂壶保存完好无损。

尺寸:高:8.8厘米;壶身直径:12.6厘米:壶嘴至壶把距:20.1厘米

扫二维码收藏【紫砂葵花六瓣壶】

02 银花丝烧珐琅龙凤呈祥盘

这是一件结合银花丝工艺与银烧珐琅两种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经典作品,工艺复杂精细,纯银拉细丝成镂空之龙凤呈祥纹饰圆型平碟,而后以烧珐琅工艺烧制各色珐琅彩于纹饰上,中央镶蜜蜡色玛瑙。底部錾“SILVER“银含量标记。

此装饰盘纹饰繁复华丽,银丝交错细致地构成龙凤呈祥纹饰,珐琅彩艳丽透亮,清新淡雅,远观高雅大方,近看目不暇给,赞叹不已,是民国初年银作坊中清宫廷老匠人为外国高端市场制作之经典工艺品。

此银花丝烧珐琅龙凤呈祥盘是日本华桥老藏家1960年代购于北京涉外文物商店,2017年曾经由成琳博士策展,在葡萄牙里斯本国际手工艺博览会的中国展览馆中展出。

此银花丝烧珐琅龙凤呈祥盘除两处焊点稍微松动外,保存完好无损,银表面因养化变黑,可依个人喜好以插银水清洗,或者保存老包浆皮壳。

尺寸:直径:15.7厘米;最凸出处厚度:2.4厘米;重量:148.1克

扫二维码收藏【银花丝烧珐琅龙凤呈祥盘】

03 茶晶圆珠手持念珠串,日本神道教风格

这是一串以俗称茶晶的淡褐色天然水晶串成的手持念珠,是日本神道教念珠风格成串,配有较大之白水晶三通与佛塔,以及精致的流苏,茶晶圆珠纯净无瑕,整体风格高雅细腻。

尺寸:茶晶主珠共35粒,直径:0.81厘米;三通白水晶,直径:1.0厘米;二粒小白水晶隔珠,四粒茶晶小尾珠。

扫二维码收藏【茶晶圆珠手持念珠串】

04 镂空雕鹿纹水晶腰带板一组

这是一组以天然水晶镂空雕琢而成的古代腰带,以材质通透比重高、取材洁净瑕玼少的天然水晶,每块腰带板镂空雕林中鹿纹,背面四角钻有穿线孔,共十一块带板穿细线连结成古代腰带。

此一组水晶构图属辽金时代风格,镂雕细琢、制作精美、简约大方,刀法娴熟简洁流畅,颇有古代玉雕汉八刀之气韵,块块精采、气质高雅,水晶带板表面与刻痕凹槽内具褐色土沁,可依个人喜好清洗,或保存原貌。此组水晶带板与本周二《用之美》专栏刊出之水晶辟邪兽席镇,同样是前藏家1970年代初期购于东京古玩店之旧物,当时记录是辽代之古物,未经专家鉴定,《用之美》专栏以工艺及材质皆佳的美好旧物分享。入手可收藏、展示、或是融入当代首饰设计。

此组水晶镂空带板除几处边角细微老磕碰外,保存完好,水晶表面除土沁外,包浆皮壳温润细腻,古韵盎然。

尺寸:共11块镂空雕水晶版(除尾端两块具圆边沿外,其余都是长方型):排列总长:55.5厘米;每块长宽:5.6~4.8×3.8厘米; 厚:1.2厘米;总重:289.5克

扫二维码收藏【镂空雕鹿纹水晶腰带板一组】

05 天然珊瑚化石文人案头山子

这是一件大自然孕育出来的优雅案头摆设,在野外寻找奇石与奇木后珍藏把玩是许多历代文人雅士的癖好,宋代米芾拜石就是个好例子。古代文人除了将大型的奇石与奇木摆放于庭园观赏,尺寸合适置于文房几案上当陈设品的称之为山子,唐宋以来,山子一直是文房雅玩之重要品类。基本上,山子就是取于大自然的奇石怪木,配上底座,摆设于案头,增加书房中的山水气息。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是这么说的:“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古代文人对于山子的需求不止于奇石怪木,有着无止尽搜奇猎艳的欲望,也因此有许多创意,今天《用之美》分享的正是一个少见的文人案头山子材质。

这是一件天然珊瑚礁化石经文人收藏摆放过逾百年的山子,在远古时代的深海由活珊瑚成长自然形成的珊瑚礁,经地壳变动而成陆上化石。可能是百年前经人寻获,依原形仅稍加清理后,即被历代文人认得其特殊韵味而珍藏自今,他们欣赏着这块来自只能想像不可亲见的神秘世界之奇石,肯定会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与奇妙魅力,天然珊瑚礁的纹理千变万化,浑然天成的粗细镂洞与绝美的体态,摆放于案头,远观简约大气,近赏目不暇给,确实是一件不可多得之案头山子雅器。

不含拍摄使用之道具木底座,新藏家可依个人喜好搭配各种底座,此山子可直接立在平面上,不需特别制作底座。

尺寸:高:31.5厘米; 宽:23.5厘米; 厚:18厘米

扫二维码收藏【天然珊瑚化石文人案头山子】

更多精彩长按识别二维码【转转严选】

进入【用之美】专栏

转载 请注明出处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用之美—向紫砂工艺大师致敬 ▎李茂林款的紫砂壶(李茂林)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11:07
Next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11: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