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单眼皮、大脸、扁鼻、短腿,是祖辈称霸雪原的硬件(蒙古眼)

“丑”的单眼皮、大脸、扁鼻、短腿,是祖辈称霸雪原的硬件(蒙古眼) 如果你留意过,你会发现,无论欧洲人、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以“双眼皮”为标配。而且仔细想一想,你还真找不到哪个欧美人是单眼皮的。如果你不

“丑”的单眼皮、大脸、扁鼻、短腿,是祖辈称霸雪原的硬件(蒙古眼)

如果你留意过,你会发现,无论欧洲人、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以“双眼皮”为标配。

而且仔细想一想,你还真找不到哪个欧美人是单眼皮的。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可以在心里查一下吗?

在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地方,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单眼皮,也不知道如何区分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

因此,如果把亚洲流行的“双眼皮整形”拿到这些地方去开,失血基本是可以预料的。

但与其说欧洲人有双眼皮,不如说亚洲人的“单眼皮”才是世界上最独特、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内眦赘皮

东亚地区特有的单眼皮,其实是指眼窝内侧的皮肤褶皱,称为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是由于上眼睑的褶皱和下垂而产生的,上眼睑包裹着眼睛的头部,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双眼皮较轻,单眼皮则较严重。

这样的内眦赘皮也被称为蒙古褶皱,因为一般认为东亚人是蒙古人种的后裔。

刘亦菲蒙古文小册子

即使是亚洲人的双眼皮中,也有很多人有这种蒙古褶。

比如刘亦菲的眼睛,就因蒙古褶皱而具有如此东方神韵。

相反,蒙古褶皱在没有蒙古血统的白种人(Caucasians)中极为罕见,除非是由突变或疾病引起的。

他们的眼睛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头骨眼眶突出,眼睛又圆又大。

而东亚人则因审美观念的改变,总是对这种蒙古褶感到羞耻,纷纷前往整形医院,希望改变这种刻在基因里的印记。

这也难怪,因为当西方人拥有话语权的时候,“蒙古眼”就被认为是“智力不发达”、“返祖”。

唐氏综合症儿童的典型面孔

19世纪末,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将唐氏综合症称为“蒙古人种病”。

因为他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眼睛特征与亚洲人非常相似,比如蒙古褶、上翘的眼睑等。

他解释说,唐氏综合症是高贵的白种人向低等蒙古人的退化。

例如,所有人在婴儿期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蒙古皱纹,而白种人的蒙古皱纹在3-6个月后会自动消失。

约翰·朗顿·唐

因此,他们用“蒙古人不发达”这个词来形容这类患者,并认为蒙古人的眼睛是“不完全进化的结果”。

他们不知道东亚人不仅有不同的眼睛,而且还有许多非凡的特征。

根据进化论的解释,东亚人独特的眼睛形状主要是由于适应极冷的环境而产生的。如果你在寒冷的地方,“双眼”的欧洲人可能会第一个被冻瞎。

我们知道,所有人类的祖先都来自非洲,经过几百万年的迁徙,发展出了现代人类的格局。

其中一支穿越西伯利亚,在间冰期(气候较温暖)到达东亚大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约在22000至18000年前,寒冷的末次盛冰期到来了。

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我们的祖先在外貌和身体结构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早期人类迁出非洲的地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特的眼睛来对抗恶劣的气候。

例如,我们眼窝处的脂肪层不仅进一步增厚、扩张,而且眼睛周围的皮肤也向内生长,使眼窝变小。

这些变化恰好是为了保护我们娇嫩的眼睛。

虽然我们的眼睛没有感知温度的神经,但人体却千方百计地保护眼球。

要知道,为了保护眼球,眼睛是人体最优先供热的地方之一。

在红外成像中,可以看到眼窝周围的区域是面部最热的区域。

除了有利于热量供应外,角膜和硬脑膜还充当隔热层。

由于它们缺乏透明的血管组织,散热作用不大,还能缓冲冷气传递到眼睛。

如果没有这些温度的好处,“暴露在体液中”的眼睛每次眨眼时都可能变成冰粒。

对于生活在极寒地区的人们来说,眼睛几乎是决定生死的主要器官。

与其他身体器官不同,它可以用厚厚的兽皮包裹起来以御寒。

人的眼睛必须睁开才能接收最重要的视觉信息。

如果身处严寒环境,没有有效防护,眼睛很容易被冻得睁不开。

失去视力几乎就像被埋在雪海里一样。

因此,具有东亚民族特色的蒙古褶皱,是在原有保温基础上不可或缺的保温工具。

这种从上眼睑脂肪层一直延伸到直睫毛的结构,可以有效包裹住眼睛,让温度难以逸出。

另外,上下眼睑的脂肪层变厚,甚至眼窝也被脂肪填满,让凹陷几乎看不见。

这种扁平的结构不仅减少了与冷空气的接触面,让冷空气带走更少的热量,而且较厚的脂肪也能有效保持眼睛的温度。

这些结构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东亚人的生存机会。

但单凭这种脂肪眼结构,想要拥有那样的双眼皮几乎是不可能的。

清代广州官员

除了抵御寒冷之外,眼睑对于缓解强光也很重要。据研究报告称,干净新鲜的雪能反射阳光高达95%。

这意味着在阳光下,95%的太阳光线都会被雪面反射。

当你看雪的时候,它几乎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

拍摄写真《南极之恋》女演员赵又廷因不戴墨镜患上雪盲症

因此,去滑雪时戴墨镜就成了很多人的最佳选择。

由于雪的反射不仅影响视野,还容易“失明”,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顾名思义,就是雪面强光刺激导致的暂时性失明,包括角膜、结膜等损伤。

但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发明太阳镜呢?

那时,眯起的眼睛、更窄的缝、更厚的眼皮,成为抵御强烈雪光的利器。

爱斯基摩人使用这样的工具来防止雪反射

此外,东亚人的小眼睛还具有墨镜的作用——颜色较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它位于视网膜的外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吸收光并减少光散射,以保护眼内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这层上皮细胞的颜色和透明度决定反射和吸收。

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颜色与人的皮肤颜色有关。这与胚胎时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皮肤的一部分有关。

奇怪的是,中国人明显比欧洲人“黄”,但眼睛颜色却更浅。

此外,东亚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透明度较差。

东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颜色较浅,透明度较差,对强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更强。

这些结构无疑是东亚血统成为雪原的统治者的筹码。

爱斯基摩人,也是蒙古人种

此外,我们的大脸、短腿、扁鼻子等特征都与寒冷的气候有关。

因为自然界有一个法则与我们的审美完全相悖,那就是艾伦定律。

根据艾伦定律,在寒冷地区的同一物种个体的四肢较短,躯干较圆。

这是因为四肢和附肢越短,散发的热量就越少。

例如,一种物种只有8个立方体。

然后将它们拼在一起形成一个1*2*4的长方体,它的面积为28个单位。

但是,如果将它们拼凑成一个 2*2*2 的立方体,则面积为 24 个单位,比原来的面积少了 4 个单位。

较小的表面意味着较少的散热。

当然,数学极客应该发现,对于相同的体积,将其卷成球体可以节省最多的空间。

19世纪,美国动物学家艾伦发现,与温带兔子相比,北极兔的耳朵和尾巴更短,身体更圆。

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身上。

此外,不同纬度的同一物种也遵循艾伦定律。

当然,这条法律也没有放过人们。

生活在非洲等炎热地区的人,腿长丰富,而东亚人则明显四肢相对较短。

人类学家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例。东亚人的比例为0.55,欧洲人的比例为0.5,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比例为0.45。

此外,艾伦定律也适用于面部特征。

在。 Steegmann于1968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将两组幼鼠分别置于22°C和5°C的环境中90天,并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

实验结束时,他发现在寒冷条件下幸存下来的老鼠鼻腔更窄,脸更宽,尾巴和腿更短。

1914 年书中的亚洲面孔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亚人的小而扁的鼻子也是艾伦定律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鼻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嗅觉,还有滋润和温暖空气的作用。

较小的鼻孔和较深的鼻腔可以提高加热冷空气的效率。

这样,我们的器官和肺部就可以避免冷空气的伤害。

所以,那些你认为丑的单眼皮、短腿、大脸、扁鼻子,也带动了我们的祖先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

如果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西方人强加给我们的“东亚病夫”、“蒙古小子”等贬义名称了。

因为这些特征是数万年风霜的最好标志。

* 参考

迈克尔·基瓦克,方晓天译..《成为黄种人:亚洲种族思维简史》[N].2016.09

石布.东亚日记特质的寒区起源一:生死之眼。知乎专栏:冰天龙光玉魂升——华夏北牢.2016.07.05

艾伦法则.wikipedia.2018.01.24

Peter T.Katzmarzyk,William R.Leomard.气候对人体尺寸和比例的影响:生态适应和长期趋势.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1998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丑”的单眼皮、大脸、扁鼻、短腿,是祖辈称霸雪原的硬件(蒙古眼)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2月22日 下午4:14
Next 2024年12月22日 下午4: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